导入数据...
师资队伍
 
 
记双一流讲座之“传统发酵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生物和化学降解及仓储应用”
时间:2018-12-19 16:01:37    编辑:鲜耀
    查看:587

2018年12月19日中午13:30,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大学海外引进人才、四川省高层次人才获得者,美国康涅狄格大学和法国巴斯德研究所高级访问学者孙群的双一流讲座之“传统发酵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生物和化学降解及仓储应”在成龙校区办公楼125会议室举行。本次讲座由四川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雍彬主持,生命科学学院部分教师及硕士研究生、本科生参加了本次学术讲座。

孙群,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大学海外引进人才、四川省高层次人才获得者,美国康涅狄格大学和法国巴斯德研究所高级访问学者。现任生物技术系主任、资源微生物与微生物技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四川省微生物学会理事长、中国畜产品加工研究会常务理事、四川省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留学基金等项目评审专家, PLoS One等十余种国际国内杂志审稿人。长期从事微生物技术和食品安全领域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食品微生物与安全、益生菌研发、微生物进化和肉品脂质化学。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支撑、重大基础研究前期专项、国际科技合作等30余项国家和部省级项目,在PNAS等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80余篇,其中SCI 论文80篇,与导师合作论文成为美国肉类科学学会会刊Meat Science创刊40年来最有影响力18篇论文之一。参编《四川省志•科技志》、十二·五规划教材《微生物学》等专著,获国际和国内授权发明专利14项,已培养硕、博士研究生50余人。获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奖项4项,以及四川大学首届卓越教学奖、唐立新教学名师奖。

  孙教授首先介绍了郫县豆瓣、泸州酱油等四川传统特色食品。详细介绍了郫县豆瓣发酵过程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发酵制曲;第二个阶段为发酵初期;最后一个阶段为发酵后期。再介绍了先市酱油,先市酱油被评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详细介绍了制作先市酱油的“非遗”工艺有八步,一是浸泡的黄豆经蒸煮,凉至室温;二是拌和面粉;三是利用环境中微生物进行制曲;四是曲料入缸;五是在自然环境中发酵;六是常搅拌翻晒,三至五年露天发酵;七是加入盐水暴晒;最后一步为取油。

  其次,孙教授提出了研究的意义为如何在维持这些工艺,保证其风味不变的情况下,把食品的风险降到最低?且提出了食品安全主要是由于黄曲霉毒素的污染,并介绍了黄曲霉毒素产生的菌株种类,也提到了黄曲霉毒素在高温、高湿条件下更容易产生。

  再次,孙教授介绍了两种防控手段,一是如何预防黄曲霉毒素的产生;二是产生后该如何分解。先分析了黄曲霉毒素在食品制作阶段(第4天~第9天)产生最多,所以对于黄曲霉毒素的控制主要就针对于该阶段。通过筛选菌株,发现枯草芽孢杆菌L4对黄曲霉毒素生成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再讲解了在已有黄曲霉毒素的情况下,通过clo2(二氧化氯)降解黄曲霉毒素。通过研究了不同浓度的clo2的条件下对黄曲霉毒素的效应,发现clo2对于黄曲霉毒素有较好的降解作用。

  最后孙教授提出了结论与展望:还有很多菌株对于抑制黄曲霉毒素的产生都有作用,值得我们继续去研究。

  孙群教授在报告完后,李维、张晓喻、邵欢欢、何磊老师先后与孙教授进行了科研项目等学术问题交流,孙教授一一进行回答,并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科研创新,努力为社会做贡献。学术报告于下午14:30圆满结束,在此次讲座中,学生和老师一起交流,促进了大家的相互学习和交流,营造了浓厚的学术氛围,参会人员均表示收获颇丰,深受鼓舞。     

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分会 宣传部12.19.jpg

12.19.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