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付志玺
时间:2021-03-01 09:46:45    编辑:20200129
    查看:6578

Z8YC}}D$@1N{D96$4}D~IGQ.jpg

   

付志玺,1988年生,四川成都人。四川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校级川西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科研人员,学校植物标本室联系人(国际植物分类学会注册标本馆代码SCNU),硕士研究生导师。专业方向为植物系统分类学与生物多样性评价。



20102017年硕博连读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师从王文采院士及高天刚教授。博士期间主持基金委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子课题1项,参研基金委面上项目2项,参与多年的二十余省野外标本采集及综合科考工作(个人采集号3000余号标本,均存放于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植物标本馆PE)。

2017年入职学校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青年项目1项,兼职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项目通讯评审专家,省内多个专家咨询库和学会的评审专家和理事,部分SCI和国内核心期刊的审稿人,在Journal of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 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 DNA Research, Phytokeys, Phytotaxa, Journal of Genetics等专业SCI及国内期刊发表三十余篇文章;论文在国内学术会议、研讨会上作大会报告和研讨交流。参编科学出版社专著2部,教材1部;已开展的社会服务工作涉及中药、水电建设、交通、地矿、环保、林业、水利、海关等民生行业,研究地方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间的协调发展与平衡,建设美丽中国,推进绿色发展。



对植物系统分类学、生态学有浓厚兴趣的同学,欢迎学习报考,2022年度招收植物学方向学术硕士研究生4名。欢迎有科研兴趣的本科生到实验室学习。

 

联系邮箱:fuzx2017@sicnu.edu.cn

办公地址:四川师范大学成龙校区第三实验大楼(生命科学学院)西314植物标本室

 

教学工作:

工作后主要承担本科生专业选修课《种子植物分类学》、专业必修课《植物学》、《植物学实验》及植物学野外实习,研究生《植物学实验技术进展》等课程的教学任务。已发表教改文章2篇,并主持教改项目及参编教材:

《植物学》规划教材编研,校级教学改革项目(教材建设类),2022/1-2023/12,主持。

《植物学实验与实践教程》,张家辉,邓洪平等主编,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

 

科研工作:

科研指导思想:面向国家和地方的科研需求,运用基础的植物分类学知识、经典的形态学及常规的分子系统学手段、以西南山地植被生态为特色方向,在生物进化的尺度上,结合生物信息学、生物地理学、历史变迁及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提出并解决前沿、热点的植物生态学科学问题。

1、以菊科植物为主要对象,结合野外考察,开展植物分类学基础理论研究

菊科是被子植物中最大的科,占被子植物种类的8-10%,约1600-1700属、24000-30000种,中国产菊科约占全球菊科物种数目10%,约2602600种。该科不仅是系统分类、进化生物学、生物地理研究的理想材料,而且也是生物多样性研究热点区域横断山、青藏高原的旗舰类群之一。近年来,与中科院合作者一起综合利用多种分类学证据,围绕菊科大类群进行了以下研究:

1)分类修订  以国际植物命名法规(ICBN)为指导,掌握植物拉丁名,以居群概念指导,发掘性状的区别与联系,修订菊科复杂类群,发表订正2种错误命名物种;2个物种新分类学名称;1个紫菀属新种;修订紫菀属灌木类群及高山类群新组合40余种。已发表国家级或省级菊科植物分布新纪录十余种。

2)专著及名录编研  作为参编人员,参编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维管植物科属志》、《中国维管植物科属词典》的菊科部分;协作《中国生物物种名录-种子植物(X)桔梗科-菊科-忍冬科》、泛喜马拉雅植物志《Flora of Pan-Himalaya》(FLPH)菊科卷册的编研;横断山菊科名录、中国菊科名录、外来入侵物种编目研究。

3)标本馆及野外工作  与中科院系统的标本馆PECDBIKUN等,高校等标本馆有广泛的科研联系。在基金委、科技部、中科院的《泛喜马拉雅植物志》编研项目资助下,进行了多年的野外考察,代表野外工作如河北、陕西、山西、川西(2010),川西(甘孜、阿坝州,中捷科学院考察队,领队翻译,2011),广东、广西(中日考察队,领队翻译,2011),川南凉山州(2012),藏东南(山南地区、林芝、墨脱,2012),印度中北部(拉贾斯坦邦,古吉拉特邦,喜马偕尔邦,西孟加拉邦等,2013),云南高黎贡-藏南(高黎贡山、独龙江、丙察察,2013),内蒙、宁夏、山西(2014)、川西(20152016)、川南凉山州(木里,2019)、川西北(石渠,2020)、四川(布拖、色达、巴中,2021)等,在多年野外生态考察中理解与发现科学问题。

 

2、植物系统学相关基础理论研究

“生命之树”是达尔文在1859年提出的概念,重建生物类群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与生命之树成为了所有生物学科的基础与前提。近年来,与中科院合作者一起综合利用各种证据:1)大尺度菊科的重建发育系统研究。开展菊科植物一些疑难类群的分类和系统学研究,解决这些类群的分类混乱问题,提出了中国菊科分类系统学亚科--属的编排框架(JSE2016,一区,中国陆地植物生命之树特约专辑,截至21年单篇引用40余次);2)利用外部形态学、微形态学、解剖学等综合证据分析、探讨被子植物菊科大类群的系统发育和进化;3利用叶绿体、线粒体、核基因组数据,分别构建系统发育,并结合染色体结构变异、基因数目变化、进化速率等分析,揭示被子植物基因组进化路径、质核互作以及对物种形成的影响。4DNA barcoding相关研究工作。基于Genbank数据库进行大数据深度比较、分析及挖掘植物创新鉴定、生物进化等信息。

 

3分子生物学、生态学、生物地理学、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及计算机科学多学科间交叉基础研究

上述学科的技术进步与快速发展,使得生命之树成为开展学科间交叉研究的桥梁,其科学用途日益广泛。课题组以十余年野外生态考察为基础,聚焦中国被子植物重要类群,与中科院合作者计划利用各种综合证据:1)采用系统发育及分子钟等研究手段,利用RPerl等计算机编程语言,结合生命系统发育树,生物标本、地理分布、气候环境因子等大数据信息,探讨特殊生境地区生物区系的起源、物种快速辐射分化的机制、特殊生境地区生物种群的建立过程及其与高原隆升和晚新生代气候变化的关系,分析关键创新(Key innovation),生态机遇(Ecological opportunity)之间的相互影响、联系,研究植物区系及其生物多样性的时空格局和形成驱动机制,探讨重要植物区系发生、植被演化,揭示全球高寒地带、干旱植被地带的草本植被兴起的历史及其环境制约。2基于基因、功能、系统发育进化特异性等进化属性、以横断山、青藏高原、中国、中亚、东亚、世界多个尺度为研究地理范围,开展植物多样性格局,地理分布格局、生态功能、生物地理迁徙重建等研究,多尺度大数据识别自然保护地优先扩展区域。3所提出的研究成果与假说将揭示生物多样性的来源和格局,预测生物多样性动态变化,提出相应的生物保护策略。并可为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等的建设提供直接、切实的指导意见,取得良好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代表性主持、主研的国家级科研项目:

菊科紫菀属山菀组的系统分类学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批准号320001582021/1-2023/12,在研,主持。

紫菀灌木类群的分类学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经典植物分类学特殊学科点子课题:批准号J13100022015/1-2015/12,结题,主持。

菊科紫菀属的分类学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批准号312702372013/01-2016/12,结题,主研。

菊科蒿属龙蒿亚属的分类学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批准号315702042016/01-2019/12,结题,参研。

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及开江县中药资源外业普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项目,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项目批准号2018PC0052018/09-2021/2,副队长,主研。

 

发表论文(仅列出主要文章):

Zhixi Fu (#), Bo-Han Jiao, Bao Nie, Guo-Jin Zhang, Tian-Gang Gao (*). A comprehensive generic-level phylogeny of the sunflower family: implications for the systematics of the Chinese Asteraceae. Journal of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 2016, 54(4): 416-437. (SCI) (一区)

Zhixi Fu (#), Guo-Jin Zhang, Hong Yan, Bao Nie, Bo-Han Jiao, Tian-Gang Gao (*).The identity of Aster zayuensis Y. L. Chen (Asteraceae). Phytotaxa, 2016, 282(1): 61-65. (SCI)

Zhixi Fu (#), Cai-Fei Zhang, Tian-Gang Gao (*). The identity of Aster lushiensis. Phytotaxa, 2013, 105(1): 29-32. (SCI)

Zhixi Fu (#), Guo-Jin Zhang, Yi-Zhen Shao, Yan-Yan Liu, Xiao-Cheng Yang, Tian-Gang Gao (*), Xiang-Yu Tian (*) Rediscovery of Aster polius (Astereae: Asteraceae), a rare and endemic species from China after one century. Phytotaxa, 2019, 423(4): 247-258. (SCI)

Zhixi Fu (#), Xiu-Hua Wang, Chuan-Zhou Ou, Lu Xin, Jun Hu, Gang He, Xiang-Yu Tian (*)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complete chloroplast genome sequence of Gymnocoronis spilanthoides (Asteraceae, Eupatorieae) and its phylogenetic implications. Mitochondrial DNA Part B Resources 2019, 4(1): 694-695. (SCI)

Xiaofeng Liu (#) et al., Shuhua Yu(*), Zhi-Xi Fu (*).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complete chloroplast genome sequence of Chinese endemic species of Nouelia insignis (Asteraceae, Hyalideae) and its phylogenetic implications. Mitochondrial DNA Part B Resources 2021 (Accepted). (SCI)

Shuhua Yu (#), Xiaocheng Yang (#), Xiangyu Tian (#), Xiaofeng Liu, Chunping Huang, Zhixi Fu (*). The complete chloroplast genome sequence of the monotypic and enigmatic genus Cavea (tribe Gymnarrheneae) and a comparison with other species in Asteraceae. Journal of Genetics 2021 (minor revision). (SCI)

Xiaofeng Liu (#), Aiguo Zhen, Yanlei Feng, Pan Li, Shuhua Yu, Zhixi Fu (*), Yueping Ma (*). Chrysanthemum dabieshanense, a new name for Chrysanthemum vestitum var. latifolium (Asteraceae: Anthemideae). Phytokeys 2021 (minor revision). (SCI)

Yukun Hu (#), Xu Pan, Xuyan Liu, Zhixi Fu, Manyin Zhang (*). Above and Belowground Plant Functional Composition Show Similar Changes During Temperate Forest Swamp Succession. 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 2021, 12:658883. (SCI)

Mingcheng Wang (#), Zhixi Fu et al., High-quality genome assembly of an important biodiesel plant, Euphorbia lathyris L. DNA Research 2021 (Accepted). (SCI)

Xiaofeng Liu (#), Guojin Zhang, Pan Li, Shuhua Yu, Zhixi Fu (*), Tiangang Gao (*). Aster yaoshanensis (Astereae, Asteraceae), a new species endemic to Guangxi, China. (revised).

Xiaofeng Liu (#), Zhixi Fu (*) An annotated checklist of the vascular flora of family Asteraceae of Hengduan Mountains, China. (revised).

Zhixi Fu (#), Guojin Zhang, Tiangang Gao (*). Resolution of polyphyly in Aster (Astereae, Asteraceae): the resurrection of the genus Homostylium. (revised).

Zhixi Fu (#), Guojin Zhang, Tiangang Gao (*). Resolution of polyphyly in Aster (Astereae, Asteraceae): revision of epappus group of the genus Aster (revised).

Zhixi Fu (#), Tiangang Gao (*). The taxonomic value of anatomy of cypsela types in the Afican, New Zealand, Northern American and Eurasian Asters: implications for the phylogenetic significance in Aster and related genera (Asteraceae: Astereae) (revised).

鲁昕(#),阳小成,彭书明,高天刚,胡国雄,孟兴,付志玺(*) 入侵性杂草——裸冠菊在中国内陆四川省的首次发现. 植物检疫[J] 2018, 32(3): 73-75.

鲁昕(#),孟兴,阳小成,彭书明,徐波,胡君,付志玺(*) 成都海关监测发现省级新纪录入侵杂草——银胶菊. 植物检疫[J] 2020, 32(2): 72.

付志玺(#),刘小凤,徐波,胡君,魏雪苹,周毅,于树华(*),唐明 (*) 四川省菊科合耳菊属(菊科-千里光族)两新纪录种. 四川林业科技[J] 2020, 41(6): 80-83.

于树华(#),刘小凤,张逊,魏雪苹,胡君,黄春萍,周毅,徐波(*)付志玺(*) 四川省合耳菊属(菊科-千里光族)一新纪录种. 四川林业科技[J] 2021, 42(4): 145-148.

刘小凤(#),王亚锋,鲁昕,魏雪苹,张逊,黄春萍,胡君,徐波,付志玺(*) 四川省菊科艾纳香属一新记录种. 四川林业科技[J] 2021, 42 (2): 117-119.

刘小凤(#),陈嘉(#),罗俊佳(#),魏雪苹,罗垚,张远彬,黄春萍,于树华,付志玺(*) 四川省级入侵新记录种——翼茎阔苞菊.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 2021. (已接收)

周乐彦(#)喻洪,谢影,鲁昕,周毅,罗垚,徐波,张远彬,黄春萍,付志玺(*)于树华. 四川省菊科六棱菊属一新纪录种.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 2021. (已接收)

刘小凤(#)马旭东(#),陈婉莹(#),李卓锦,窦亮,于树华,黄春萍,付志玺(*) 四川省级入侵新记录种——羽芒菊,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 (已接收)

 

参编代表著作:

Ø 王玉金、付志玺、张彩飞、高天刚,《中国维管植物科属词典》菊科卷册,李德铢主编,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

Ø 王玉金、付志玺、张彩飞、高天刚,《中国维管植物科属志》菊科卷册,李德铢主编,北京:科学出版社,2020

Ø 协作《中国生物物种名录-种子植物(X)桔梗科-菊科-忍冬科》,高天刚主编,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

Ø 协作泛喜马拉雅植物志《Flora of Pan-Himalaya》(FLPH)菊科卷册的编研(陆续出版中)

 

QQ截图20210830104637.jpg

部分野外及会议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