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师资队伍
 
 
记双一流讲座之“新型壳聚糖酶的结构与功能研究”
时间:2018-12-05 16:09:45    编辑:鲜耀
    查看:527

  2018年12月5日中午12:40,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王刚刚的双一流讲座之“新型壳聚糖酶的结构与功能研究”在成龙校区第三实验楼西206举行。本次讲座由四川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雍彬主持,生命科学学院部分教师及硕士研究生、本科生参加了本次学术讲座。

  王刚刚,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96年在四川大学获得微生物专业学士学位;1999年在四川大学获得遗传学专业硕士学位;2003年在清华大学生物物理专业获得博士学位;2004-2011年在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健康中心和南加州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1年,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2011年9月至今,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Nature Struct Mol Biol,PNAS,Sci Rep,Appl Microbiol Biotechnol,J. Mol. Biol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研究论文40余篇。研究领域及方向:1)非核糖体蛋白质生物合成机理研究 ,2)多铜氧化酶的作用机理研究,3)萜类化合物生物合成关键酶的结构与功能研究。支持的科研项目:新型生物农药与增效肥料的研制及应用,中科院STS项目。

  王教授首先介绍了获得蛋白质结晶的方法,并介绍了蛋白质晶体学的发展更新速度快,且发展比较成熟。介绍的三种实验方法有:核磁共振法、低温电镜法与蛋白质晶体学法。其中核磁共振法的优点为有样品就可以做实验,但对样品的大小有限制,并且时间较长。低温电镜法使用的材料必须分子量足够大。蛋白质晶体学法有个前提是必须要有蛋白晶体。所以要根据样品的性质和充分考虑方法的优缺点进行选择。

  其次,王教授介绍了一些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杰出科学家们的优秀成果。

  再次,王教授介绍了几丁质的水解以及几丁质与壳聚糖的区别,几丁质、壳聚糖降解之后得到的壳寡糖在生物医药、食品安全、农业、饲料等都有作用。并且提到了三种方法获取壳寡糖,分别是化学法,物理法与生物法,其中强调了生物法里面的酶法水解具有巨大的价值,但造价成本高,产出多种产物也是其缺点。王教授再介绍了通过芽孢杆菌筛选产壳聚糖酶菌株,用了两种方法进行鉴定,分别是形态学鉴定与分子学鉴定。

  然后,王教授在介绍完壳聚糖酶的6个家族中,第46家族研究最多之后,对CsnMYoo2晶体结构解析进行了详细介绍。介绍了“G2+G4”的非对称切割的方法与“G3+G3”对称切割的方法。得出的结论为CsnMY002属于GH46家族B类,它的底物结合位点呈闭合孔洞结构,CsnMY002最多可与6个糖环单元相互作用(-3~+3),切割位点在-1~+1之间;该酶降解壳聚糖有两种模式:“G3+G3”的对称性切割和“G2+G4”的非对称性切割。且:“G3+G3”>“G2+G4”。

  最后王教授提出了展望:几丁质产量高,蟹壳与虾皮该如何充分利用?水产养殖有很多的可利用空间,值得我们继续去研究。

  王刚刚教授在报告完后,李维、雍彬等老师先后与王教授进行了科研项目等学术问题交流,王教授一一进行回答,并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科研创新,努力为社会做贡献。学术报告于下午14:00圆满结束,在此次讲座中,学生和老师一起交流,促进了大家的相互学习和交流,营造了浓厚的学术氛围,参会人员均表示收获颇丰,深受鼓舞。     


                                                                                                                                 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分会 宣传部

blob.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