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实践融通素养,课堂赋能未来——四川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23级本科生教育见习活动纪实
时间:2025-04-02 21:00:00   来源:四川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查看:72

4月1日,我院2023级本科生教育见习活动在成都市树德中学光华校区顺利举行。学院副院长马沁沁,专任教师刘静、葛方兰、王威,2023级辅导员周梦琪出席本次活动,2023级全体本科生与部分研究生参与本次活动。

上午8时30分,活动在"实践融通素养,课堂赋能未来"的主题下拉开帷幕,涵盖领导致辞、课例展示、专家点评、专家讲座四个部分。

首先,由树德中学副校长、光华校区党总支书记刘涛致辞。他指出,生物教学需兼顾知识传授与素养培养,强调以"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四大核心素养为导向,通过探究式学习激发课堂活力:以"问题链"启发思考,用"实验链"验证猜想,最终通过"思维链"整合提升,帮助学生构建科学认知。致辞结束,会场中响起阵阵掌声。同学们从他的讲话中获得了深刻启发,明确了未来教学实践的方向。

随后,由广东佛山市桂城中学的骨干教师戴燕为大家带来以《基因工程》为题的高二课例展示。她以"分子手术刀"的生动比喻切入主题,让学生扮演"基因工程师",逐步探究限制酶功能、目的基因获取和DNA重组技术,将抽象知识具象化呈现。学生们对这堂课的反馈十分积极。许多同学表示,戴老师创新的角色扮演教学法让他们耳目一新,使晦涩的专有名词变得亲切起来,同时也对生物技术的应用价值有了直观认识。

短暂休息后,由树德中学优秀青年教师谢兴琴带来以《从自然变异到基因设计的杂交水稻育种》为题的课例展示。她以"一粒种子改变世界"的袁隆平故事为引,巧妙地将传统育种技术与智能不育系等前沿成果相结合,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帮助学生系统梳理知识点,实现融会贯通。学生们对这堂课反响热烈,不仅巩固了知识,更体会到生物学科的社会意义。

课例展示结束后,由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学教育研究所副所长郑达钊进行专业点评。他认为,两堂风格迥异的课例共同演绎了生物课堂的育人魅力。课例通过问题引领,层层深入,让学生在问题驱动中自主完成完整的知识探究链。这种"做中学"的模式,不仅使知识习得自然发生,更培养了学生解码复杂问题的能力。

最后,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中心副主任张伟开展了以《基于教材的中学生物学研究型实验的建设和保障策略》为主题的讲座。他围绕研究型实验建设展开讲座,重点阐述了实验教学转型的必要性、实施路径和实验室建设方案。同学们对讲座内容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在讲座过程中重新思考实验课的价值,了解了实验课程设计的基本方法。

中午12:00,本次活动圆满结束。

本次教育见习活动通过沉浸式课堂观摩、专家点评及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使我院学子深化专业认知、强化综合素养、重塑职业认同,掌握了课程设计、课堂调控的实战技巧,在真实教育场景中领悟教师使命,深化了对教育社会责任的理解,为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李蕊汀   摄影:王婧涵   编辑:梁子铭   审核:马沁沁   终审:赵光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