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秋假来袭!我院研究生受邀主讲 “羽见成都”鸟类研学课程
时间:2025-11-19 11:04:36   来源:陈思露   查看:11

为积极响应国家促进科普活动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号召,将科普要素充分融入生态文明建设之中,进一步扩大我校在自然科学科普教育活动的影响力, 11月12日-13日,我院动物学专业研究生陈思露受邀参加成都博物馆(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开展的“公园城市·生物图鉴”自然观察主题活动之“羽见成都”鸟类观察季《初识飞羽:我是小小鸟类学家》和《生命的华服:羽毛的秘密》主题研学课程,80余名4至16岁的幼、小、中学生参加了鸟类研学课堂。

11月12日,第一节课程《初识飞羽:我是小小鸟类学家》,陈思露以一组带翅膀的动物图片为导入,引导孩子们思考鸟类的特点和定义,辅以图文与视频结合的方式带领孩子们认识鸟儿飞行的关键,并展示了树麻雀、乌鸫、白颊噪鹛和白头鹎等常见城市鸟类,让孩子们学会观察身边的小动物,感受自然之美。随后,通过讲述珠颈斑鸠筑巢和大杜鹃 “鸠占鹊巢”但仍是吃森林害虫的“益鸟”的故事,让孩子们看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最后,领导孩子们共同朗读《爱鸟护鸟倡议书》,完成一份以鸟类为主题的自然笔记,将抽象的知识和手工实践相结合,让孩子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想象力,把自己变成小小鸟类学家。

11月13日,第二节《生命的华服:羽毛的秘密》课程在稚嫩又坚定的朗颂声中拉开序幕,陈思露通过展示古代诗文、生活生产和仿生学中对鸟类的应用,让孩子们意识到鸟类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通过科普全世界、中国和成都鸟种数量,孩子们直观地认识到了生物多样性的奥秘。讲解完羽毛在鸟类体表的分布、羽毛的分类及功能后,孩子们以红头长尾山雀和金翅雀两种成都常见鸟类为对象,用马克笔在黑白的画纸上勾勒出彩色的线条。活动最后,陈思露展示了在野外工作时拾到的白鹇和白腹锦鸡的尾羽,让孩子们细细观察、轻轻触摸,通过科学研究和研学课程结合,也让孩子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鸟羽美丽的秘密。

授课过程中,孩子们连连发出惊叹之声,感叹鸟类世界的奇妙。课后小朋友们说自己以后也想成为一名研究鸟类的科学家,家长朋友也表示此次活动让自己解放双手的同时还能学到科学知识,边玩边学,趣味十足!此次活动是我院开展专业延伸、面向社会科普服务的再次成功实践,未来我们将继续与社会接轨,为激发青少年崇尚科学、探索未知,为积极相应国家“沃土计划”作出新贡献。

 

作者:陈思露   摄影:陈思露   编辑:李林芳   审核:廖宇   终审:赵光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