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红外相机视角下西南山地小生灵的故事
时间:2025-03-11 09:49:49   来源:陈思露   查看:258
——我校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参与科普活动(第一期)——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习近平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发表讲话,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为己任,把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全社会推动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使蕴藏在亿万人民中间的创新智慧充分始放、创新力量充分涌流。为响应国家加大科普活动力度的号召,进一步扩大我校的自然科学科普教育活动影响力,2025年3月4日,我校生命科学学院动物学专业研究生陈思露受邀参加四川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与四川广播电视台合作开展的《花儿朵朵》“自然之声”栏目,分享红外相机视角下西南山地小生灵的故事。本期节目在喜马拉雅、熊猫享听等平台同步广播,在抖音同步直播。

       节目中,陈思露分享了在野外工作中的所见所听所思所感。故事从2024年12月末在乐山市沐川县芹菜坪自然保护区的野外工作开始。在这里,他们布设的红外相机拍摄到了身材圆润的亚洲黑熊、振翅展示的白鹇、四川山鹧鸪雄鸟和雌鸟之间有趣的互动以及四川山鹧鸪父母育雏的场景。陈思露表示,每次通过红外相机看到这些珍贵而生动的场景,都不由得感叹:“真是‘一森光景四时新,万千生灵恋此家’,无数珍禽走兽用鲜活的蹄爪印记,在这边森林里谱写着生命的赞歌。”

       除此之外,陈思露在直播间详细介绍了红外相机独特的设计、安装注意事项以及在野外工作中的优势,并强调每台红外相机里都记载着珍贵的科研资料,若是在野外徒步时发现红外相机的身影,一定不能去移动它,更不能将它带走。为了更好地展示西南山地的珍稀雉类,她还在节目中展示了在野外工作时捡到的雉羽,包括白腹锦鸡、白鹇、红腹角雉和四川山鹧鸪的体羽,让观众更直观地感受到这些雉类的魅力。“于我而言,这些漂亮的羽毛是森林恩赐给我们的礼物,是对我们野外工作的赞许。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自然之美和生命之美。”她动情地叹道。

       在节目的最后,陈思露强调,野生动物保护与人类未来发展之间联系紧密,保护野生动物和生态环境更是为了保障人类自身以及后代能够在一个健康、多样的自然环境中生存与发展,并呼吁大家积极参与野生动植物保护公益行动、宣传野生动植物保护科普知识,为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发挥自己的力量。

       本期节目全平台在线听众超1万人,刷新了该节目的收听记录,受众群体十分广泛。大批听众通过节目公众号“955花儿朵朵”参与互动,并予以高度评价。直播结束后,陈思露表示,青年学者和科研工作者作为社会知识和技术进步的重要推动者,在科学教育和科普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一名研究生党员和科普基地志愿者,应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和科普活动,以实际行动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与使命,为推动生态保障人类命运共同体持续发力。

作者:陈思露   摄影:语芊   编辑:陈思露   审核:李林芳   终审:赵光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