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双一流讲座之“生物信息学与生物学大数据挖掘”
时间:2018-12-13 19:56:07    编辑:鲜耀
    查看:2275

2018年12月12日今天中午12:40,四川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在办公楼125会议室举行了双一流讲座,讲座内容为“生物信息学与生物学大数据挖掘”,讲座由四川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雍彬主持,生命科学学院部分教师及硕士研究生、本科生参加了本次学术讲座。
主讲人,蔡浩洋,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2013年毕业于瑞士苏黎世大学,获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位,并于瑞士生物信息研究所开展博士后研究;2014年9月于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担任特聘副研究员;自2017年担任研究员。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四川省科技厅项目1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Nucleic Acids Research, Bioinformatics等生物信息学主流期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担任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期刊编委,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ncology, 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等期刊审稿人。具有生命科学和计算机科学交叉学科教育背景,研究方向主要利用生物信息学和统计学方法进行生物学组学数据挖掘,包括基因组、外显子组、转录组等,通过大数据研究生物学中的科学。
   此次讲座内容主要围绕生物信息学与生物学大数据挖掘展开,首先蔡老师向我们展示了生物学运用的一些工具,比如Python语言、R语言、MYSQL数据库、Unix操作系统、PHP网页编程语言以及JavaScript网页交互语言。然后向我们展示了传统肿瘤学发生论,肿瘤的发生是一个多步骤、多阶段的过程,多个关键基因突变导致肿瘤发生,根据传统理论运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对染色体重排的结构变异,拷贝数变异数据分析,数据来源于ARRAYEXPRESS等数据库,经过一系列处理流程得到数据集,基于数据模型和Scan statistics模型开发染色体粉碎检测算法,这个算法能精确检测粉碎的区域,随即老师向我们展示了染色体粉碎的热点区域。这个机制推测出,微核的形成是个别染色体在分裂过程中行动滞后,在分裂末期不能进入主核,整条染色体或几条染色体也能形成微核的结论。

在报告完后,曾子贤、王刚以及雍彬老师与蔡老师交流了学术问题。蔡老师鼓励同学们要多关注生物信息学这一新型的学科,学以致用,专心科研。下午14:00圆满结束,在此次讲座中,学生和老师一起交流,促进了大家的相互学习和交流,营造了浓厚的学术氛围,参会人员均表示收获颇丰,深受鼓舞。 

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分会 宣传部

)KDNCCQJDL$FF6`PQR1PA63.png

WP})F9GGQ2}(U{R0NM8C)[H.jpg